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素养能力 变革传统教育形态

时间:2025-04-05 07:36:26 转载源:新闻直通车网 作者:一心 点击:1733次

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认为,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冲击,我们既要避免“技术中心主义”,也要防止跳入“人类中心主义”陷阱。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识别并培养好创新人才,需要更广维度的变革传统教育形态,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为了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教育需要重点培养人才的哪些素养能力,如何培养?刘仲华认为,培养未来人才,教育需重点培养这几方面的素养能力:一是数字素养和科技运用能力。科技属性在未来社会只会不断被增强,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数字素养和科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熟悉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基础上,灵活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二是学习和适应能力。未来的特点就在于无法预测的变化,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快速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善于获取和整合信息,并引导他们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是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协作能力等。只有掌握了创新思维、提升了实践能力,才可能善于从问题中发现办法,在危机中开拓新局。为此,教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一是整合科技和数字化教育工具,将其纳入课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数字素养和科技运用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世界问题的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三是注重项目制学习和团队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四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并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分析认为,刘仲华校长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行业需要重点培养人才素养能力,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中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备数字素养和科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悉并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并灵活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未来的社会充满了无法预测的变化,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主动、快速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他们需要善于获取和整合信息,并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二是提升个人竞争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成为个人竞争力的关键。这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协作能力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从问题中发现办法,在危机中开拓新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通过新技术,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和资源。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三是推动教育行业的变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能够有效摒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普及普惠,促进教育均衡。新兴技术将促进一系列新的评价手段的产生,使教育评价体系从“唯成绩是瞻”转向多元融合。这有利于教师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提升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四是实践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已经构建了面向全体师范生的数字素养通识类课程模块,加强师范生教育课程中智能化元素,并构建数字素养培育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科技运用能力。学校加强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和培训,鼓励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成为日常上课的“新常态”。这有助于学生由知识传递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力成长的主动探索者。学校教师教育学院定期组织教师教学思享会,并建立了跨政府、企业、高校、中小学的沟通平台。这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刘仲华校长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行业需要重点培养人才素养能力,是基于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对教育行业变革的积极应对。这一观点对于推动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刘仲华,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衡阳,中共党员,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刘仲华于1985年、198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师从施兆鹏教授);2014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刘仲华主要从事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饮茶与健康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有本科专业94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大学科门类。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5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200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院长由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方志军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联盟“资料图书馆”微信咨询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